6月21日、6月22日两天,党校开展研究式教学现场调研,第一小组分别在港珠澳大桥、广州石化公司进行研究式教学。通过这两天的调研,理解到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团队,党建工作的具体做法不同。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港珠澳大桥工程,以及其建设团队。
6月21日参观了港珠澳大桥,大桥全长55公里,含有两个人工岛及6.7公里的海底隧道。该工程前所未有,国际无成熟经验,国内无标准规范,在未知的领域探索,面对全方位的挑战,尝试了国内外多军团参建的工程组织的全新管理模式,探索未知的技术领域,突破多项世界第一的工程技术,认知并保护了白海豚栖息地的原始自然状态,建设过程高危运行的施工风险管理,在外海孤岛长达7年的野外施工,工序复杂的现场和队伍的管理。堪称伶仃洋上的奇迹!震撼!
更有幸见到隧道工程的建设团队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交建集团总工林鸣专家。
谈到大桥的成就,林鸣总总结了三点,一是建设了一座高质量的大桥,二是保护了环境,三是培养了一个团队。
大桥的建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、体制的优势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使命担当,体现了共产党人责任担当、体现了党建优势,更体现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带领建设大军完成了前所未有的、国际无成熟经验、国内无标准规范、在未知的领域成功的探索!
通过参观,我本人思想触动很大,认为大桥建成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点:
1、政治站位高,党性修养强。
大桥是国家重点项目,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,在整个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、体制的优势、集中力量干大事,从中央到地方绿色通道,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使命担当,以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为重。
2、将党建工作与项目工作同规划,将党的建设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支撑。
建设初期认真规划党建工作,提炼弘扬岛隧精神内涵,凝聚激发建设者荣耀感和使命感,践行“强国筑梦”。项目中标同年成立项目党委、随后成立纪委、工会、团组织,围绕工程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生产,从而形成党群共建、双重管理、项目统筹的工作格局。
3、党的建设与时代需求相结合,党建与工程建设相互促进,党建活动与生产活动相融合。
党组织率领全体建设者,结合工程要求和时代特点,用信仰的力量、组织力量,汇聚成创造力,浴血奋战了7个春秋,实现了党建目标与“超级工程”建设目标的高度统一。在具体的工作目标上,将工程建设目标作为党建工作目标,立足工程所需,人本所需,提出工作要求。通过项目培育有目标、有梦想、有激情的“三有”员工队伍,他们心怀梦想,保持干劲,最大程度释放潜在能量,将个人目标融入建设超级工程的高目标之中。为国家为社会锻造出一支新时期饶勇善战的铁血军团。
4、党组织起到“头雁效应”。
在最困难的地方,有党组织团结引领;在最关键的环节,领导靠前指挥,在最危急的时刻,党员冲在前面,从而锻造出一支“铁打团队”,凝固成一股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。党建活力与项目活力相转换,让每一个参建者七年如一日保持昂扬工作激情。
5、党的力量与科技力量相聚合,在伟大创造精神的神奇伟力下的聚变。
党组织紧紧围绕技术创新,将引领人、激励人、提升人作为主要内容。打造集智平台,凝聚智慧、凝聚力量,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工会组织桥梁作用,营造文化氛围,聚合“精神动力”。高度关注长期下外海、孤岛封闭环境带来的身心问题。通过与高校联合课题培养工程硕士,通过对普通员工生活、工作、及家庭的细致关怀,塑造“人心工程”。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,让每一个参建者自始至终处于高标准、高风险、高强度工作状态,也将4000名建设大军,推向了一场共走钢丝的持久战。沉管隧道每道工序都要做到“零质量隐患”,任何环节出现差错,都会让工程前功尽弃,每一名施工人员都需要承担一份重压和责任。正是铁人精神、工匠精神、及科学家精神,才成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“科技是国之利器,国家赖之以强,企业赖之以赢,人民生活赖之以好。中国要强,中国人民生活要好,必须有强大科技。” 他指出“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,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”, “如果我们不识变、不应变、不求变,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,错失发展机遇。”
目前,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,社会生产力、综合国力、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。我们更应该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上,用创新来引领发展。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强化基础研究,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、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,实现强国梦!
(作者系2018年第一期省直单位党支部书记进修班学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