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我的科研体会
.
黄铁苗
.
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入经济学领域至今,在科研方面一直主攻节约问题,近几年增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问题。围绕这一主一副,我独立完成和与人合作,在中央和地方刊物共发表文章约400篇,出版学术著作4本,完成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及企业课题15项。其中有3篇文章发表于《求是内参》,供中央及省部级主要领导参阅;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《专家建议》发表了7篇,该单位主办的《领导参阅》发表了2篇,广东省信访局主办的《信访摘报》发表了3篇,被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有4篇,被采纳的有1篇。
在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,有一定的体会,可以用几句古诗来概括:
第一句,君既要之须纵情(原诗为“君既爱之须纵情”,我变动了其中一个字)。这就是说,你既然要科研,希望在科研方面有点成绩,或者希望通过科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等等,那么,你就必须纵情,也就是必须全身心地投入。马克思说过,科学需要人贡献毕生的精力。我想无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一样,必须舍得投入,这种投入既包括时间,也包括精力。时间能挤就要尽量去挤。从事科研几十年以来,我无所谓星期天、节假日,只要有时间就会投入到科研中去。只要没有出差,每天基本都是上午、下午、晚上到办公室看书、找资料、写东西。就是出差也常常会带一些任务在身上。多少年来,每年过春节,几乎都是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多钟才离开办公室回家,初一在家接打电话一天,初二就回到了办公室。在精力的投入方面,就是无论什么时候,只要有精力就要促使自己去思考有关理论问题。想到的东西只要条件允许,要随时记录下来。例如我写的《广东省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刍议》一文的许多内容就是2005年5至6月我患腰椎盘间突出,到医院看病做理疗排队等待时,把想到的内容写在病历本上,后来整理成文的。我自己的体会是做学问与做其他事情一样,有投入才能有产出,先投入而后才有产出,投入多才能产出多。
第二句,咬定青山不放松。这就是说,做学问不仅要有投入,而且要明确目标,选准方向,锲而不舍。选准方向就是要选择自己过去经历中感受最深的问题,选择经济社会生活中十分突出的问题。选准方向之后,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,不要东一榔头,西一棒子。年轻时可以多有几个兴奋点,随着年龄增长,一定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重点。这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,如果到了一定年龄,还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是很难多出成果和出精品成果的。在过去的高考作文题中有过“画蛋”和“掘井”的题目。这些极富哲理性的题目都具有集中精力于一个方面,持之以恒才能出成果的寓意。做学问更加需要这种方法和精神。我为自己庆幸的是,由于过去的特殊经历,使自己一进入经济学领域就抓住了浪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。同时,90年代中期我离开了教学部门,当发现自己不适应时,在领导的关心下,又迅速返回到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来。
第三句,总向源头寻活水(原诗是“惟有源头活水来”)。只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,池塘的水才不会变成一潭死水,自然界是这样,做学问也是这样。做学问的源头活水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理论,前人的理论是否全部准确的掌握,今人的新的理论是否及时了解,这就是说在某一领域中,你是否总是站在理论的最前沿。我在这方面做的是,只要有节约方面的著作和文章,我都会不惜代价的收集。对前人的理论总是不断加深理解,深入发掘、发挥和发展。例如马克思认为一切节约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,我将它发展为一切节约都是资源的节约。二是实践。就是现实生活中你研究的领域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要及时了解。这就需要深入实际,进行调查研究。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中,我们在许多地方深入农户,与农村基层干部促膝谈心,了解了许多情况,在这个基础上我与同事才写出由《求是内参》发表的《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》一文。总之,研究需要创新,我曾经撰过一副关于科研的对联,上联是“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无新不写”。就是说,你写出的东西,总要在某一方面不同程度有新意。
第四句,绝知此事欲躬行。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,必须要有极大的吃苦精神,必须躬身实践,勤奋努力才能有所成就。我的体会是要做到几勤,一是勤动脑,就是要不断思考,古人云,业精于勤,荒于嬉,不深入思考是很难有所成就的。我提出的“综观经济效益”的概念就思考了几年的时间,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反复锤炼,所作修改不下十几次。二是要勤动手,就是要勤于积累和写作,资料要及时收集,有时在看电视、听广播,发现有用的资料都要及时记录。有了观点要集中时间将文章写出来。三是勤动脚,这就是要勤跑图书馆查资料,了解信息;还有就是要勤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。勤是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的起码要求。几十年来,我跟不少学习对象讲科研方法时都会强调,千方法,万方法都代替不了勤奋刻苦的方法。所以,我上面提到的我曾撰写的科研对联的下联就是“勤学习勤思考勤写作有勤必成”。
(这是黄铁苗教授于2008年5月29日在365bet注册地址召开的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的部分内容)